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行业动态

    国网大力发展特高压 促清洁能源消纳减少雾霾

    [ 返回 ]时间:2014年07月01日  浏览:5061

    核心提示:发展特高压电网,是国家电网公司对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的无悔担当,也是立足国情、坚持创新走出来的一条中国特色电网发展道路。发展特高压电网,是国家电网公司为实现中国梦提供能源保障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消除“心肺之患”、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需求。
      发展特高压电网,是国家电网公司对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的无悔担当,也是立足国情、坚持创新走出来的一条中国特色电网发展道路。发展特高压电网,是国家电网公司为实现中国梦提供能源保障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消除“心肺之患”、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需求。

      (一)雾霾锁国。数亿国人难见蓝天白云的直观感受和“呼吸之痛”,深刻警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紧迫。党中央、国务院从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如何治理雾霾,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从太空俯瞰地球,中国的身姿变得影影绰绰,超过七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上空呈现灰色,严重的雾霾已经波及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环保部卫星中心遥感监测显示:雾霾覆盖面积达143万平方公里。

      从不同级别的政府官方会议、电视平面网络媒体,到市民百姓街谈巷议,雾霾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微博和社交网络上,网友数不清的抱怨和“随手拍”,都在记录着空气的污浊程度。

      让蓝天不再成为奢望是民心所向。面对错综复杂的雾霾问题,人们不禁会问:我们的应对之策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向全社会宣告了中国政府治理污染的决心。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更是铿锵有力地指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向雾霾宣战,不能等风盼雨,要主动出击。

      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全面淘汰和替代低效、重污染的传统用能方式。

      今年2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为“打好防治大气污染的攻坚战、持久战”,提出的应对举措第一条就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而“实施跨区送电项目”则被视为重中之重,是该条举措的第一项内容。在国家能源局规划建设的12条跨区送电通道中,有4条特高压直流线路、4条特高压交流线路。

      危机,是考量道路模式的最好尺子。在这场消除人们“心肺之患”的“呼吸保卫战”中,特高压作为跨区输送清洁电能的“利器”,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也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成为社会的期盼。

      (二)大规模的雾霾爆发是压垮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刻不容缓的预警信号。

      思路决定出路,方向决定成败。

      路径依赖理论指出,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固定轨道,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人轻易走不出去。选择哪条治霾路径,将决定最终成效如何。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中写道:不可否认,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也埋下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突出的障碍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依然粗放,投资率偏高,消费率畸低,全要素生产率相对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种增长方式给中国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亟须转变。

      转变,到底应该怎么转呢?

      雾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而其问题的本质与能源消费结构紧密相关。2013年1月4日,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2013年气候变化绿皮书》认为,我国持续性雾霾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相关研究显示,我国中东部雾霾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与煤炭消费的强度在地域上是高度吻合的,同时也与煤电装机数量高度吻合。

      “当前我国出现的严重雾霾,本质上是能源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与能源发展方式‘后天失调’这一对矛盾的长期积累和集中暴露。”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一针见血地指出,治理雾霾,根本出路是能源发展转方式、调结构。重点是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关键是要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推进“一特四大”战略和电能替代战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实现我国能源从以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为辅,向以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的战略转型。

      转型,必须打破就地平衡的用电格局。曾经,哪里缺电,就把电厂建在哪里。这种就地平衡为主的煤电发展模式导致问题出现叠加效应。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3个地区占全国8%的人口,却消耗了超过40%的能源、50%左右的燃油,环境容量持续超负荷运转,PM2.5浓度值出现经常性“爆表”。大规模、远距离向中东部输煤还在运、储环节造成多重大气污染。有数据显示,运煤铁路两侧120米内的空气污染超过国家大气质量二级标准8倍,储煤场1公里内空气污染超过国家大气质量二级标准2.6倍。

      转型,必须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受资源禀赋影响,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2013年,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66%,而美国和日本的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中一直维持在25%左右。当前我国大气主要污染物中,约80%的二氧化硫、60%的氮氧化物、50%的细颗粒物来源于煤炭燃烧,而燃烧排放当中近一半源自直燃煤,这些污染物是构成PM2.5的主要成分。

      转型,必须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我国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水电可开发资源6亿千瓦;风能、太阳能可开发资源分别为25亿、27亿千瓦,相当于18亿千瓦常规火电。加快开发这些清洁能源,可以将我国的非化石能源比重从2013年的9.8%提高到2020年的15%。如果风电、太阳能发电能保持12%以上的年均增速,到本世纪中期我国清洁能源比重可以提高到50%左右。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汪键直言,污染治理路径是明晰的,关键看怎么做,要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力度,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任务。

      (三)十年创新实践,中国特高压领跑世界,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发展、清洁发展、环保发展、友好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的事实愈加证明,加快发展特高压为解决雾霾问题提供了答案。

      2014年新年伊始,长期关注中美电网发展的美国前能源部长比尔·理查德森撰文指出,美国电网必须向中国电网学习。如何大规模、跨区域消纳清洁能源是他关注的一个焦点。他发现:中国正在发展特高压跨区输电技术,以解决困扰其他发达国家数十年的输电难题——清洁能源消纳。

      今年全国两会上,特高压成为上百名代表、委员建议(提案、议案)中的关键词。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应用特高压跨区输送清洁能源,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减少雾霾。

      世界各国电网发展的模式不尽相同,最根本的是要立足本国国情。特高压在中国的成功实践,正是立足中国国情和能源资源禀赋,走出的一条中国特色电网发展道路。

      从能源分布来看,我国幅员辽阔,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量分布在偏远地区,距离负荷中心一般都在1000公里以上。要想大规模利用清洁能源,并实现经济、高效输送,唯有通过特高压输电。

      从电网发展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电网规模的扩大、电压等级的提升就成为一种必然,也有利于广泛接纳各种能源。特高压并非仅仅是实验室里技术突破的产物,更是人类社会发展对更大容量电力需求的产物。

      从电网形态来看,特高压交流与直流各具特点,互为补充、相互支撑,共同构成未来电网的骨干网架,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接纳清洁能源的能力。大容量特高压直流输电必须有坚强的特高压交流电网做支撑,两者之间就如同“万吨巨轮”与“深水港口”的关系,轮船吨位越大,对港口规模和水深要求越高。构建“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的意义就在于此。

      从国际经验来看,2012年,欧洲输电运营商联盟发布的《欧洲电网十年规划》报告指出,未来10年,为满足大规模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并网的需要,欧洲现有输电网络输送能力必须提高三分之一以上。欧洲将投资1040亿欧元新建或改造52300公里超高压输电线路,促进北欧水电、北海风电、南欧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2013年,德国政府制定了至2022年电网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修建跨区电力输送走廊:超过2000公里的4条直流输电走廊,加上近3000公里的交流新修和扩建线路,将负责把北部区域的近3200万千瓦绿色电力运送到南部的负荷中心。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多次直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装机容量大国,在中国发展高效的特高压电网是非常必要的。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特高压电网的安全是可以保障的。

      从2004年年底中国开展特高压大规模研究论证、技术攻关和工程实践开始,中国的特高压经历理论上的不断创新,实践上的与时俱进,走过了十年风雨历程,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说服力。

      历史的发展,远比任何宏大的书写更发人深省。十年间,国家电网公司已经组织召开了240多次专题论证会,得出了结合特高压交直流优势,推动强交流、强直流联合运行的结论;十年间,特高压已经在交直流电网上全面检验了技术可行性、系统安全性、设备可靠性、工程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十年间,特高压已经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并成为“世界头一份、独一份”的领先技术;十年间,特高压已经走出国门,成功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站输电项目,并赢得了世界的瞩目和肯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道路自信。“十二五”以来,中国特高压电网已经在促进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第一个特高压工程5年向华中地区送电370多亿千瓦时,折合成煤的话是17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60万吨、二氧化硫24万吨。

      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2013年前7个月输送四川清洁水电97.3亿千瓦时,为苏州减排二氧化碳870余万吨,少排放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30余万吨。

      今年1月投运的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每年可向华中输电500亿千瓦时,相当于运输煤炭23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000万吨、二氧化硫33万吨。

      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力争2020年建成“五纵五横”特高压骨干网架和2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具备4.5亿千瓦电力大范围配置能力,满足5.5亿千瓦清洁能源送出和消纳需要。

      可以说,清洁能源不断转化为电能,并被应用到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节能减排、减少雾霾的过程。随着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的不断增大、发电量的不断累积,我们将能欣喜地看到它带来的生态环境变化。

      (四)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发展的基础,也是特高压治霾的根本保障。网架坚强、广泛互联、开放互动、高度智能的智能电网,将解决清洁能源大规模消纳难题。

      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在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为中国描述了诱人前景: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地位正如沙特在石油产业中的地位一样,中国每平方米的可再生能源潜力要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国家。20年后,中国将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是身陷于日薄西山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之中继续依赖化石能源与技术,还是积极投身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科技?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当前,以电为中心、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孕育发展。众所周知,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具有间歇性、随机性特征,要想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除了依靠特高压进行远距离、大容量输送,对整个电力系统无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振亚指出,要以智能电网承载和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发展的基础,是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关键。要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关键在于建设网架坚强、广泛互联、开放互动、高度智能的智能电网。

      不畏浮云遮望眼

      美国清洁能源技术中心总裁安锋认为,未来新能源的发展不是单纯地扩大规模而是发展更加智能的电网。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认为,资源和环境的挑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科技的角度来看,智能化是一个必然方向。

      智能化的时代,呼唤更加智慧、坚强、可靠的电力消纳平台。国家电网公司结合世界智能电网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

      实践证明,坚强智能电网集成了最先进的特高压技术和电网智能化技术,是坚强网架与智能化的有机融合。特高压电网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电,满足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电力输送需求,为清洁能源大范围、大规模、高效率传输和消纳提供重要保障;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将成为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载体;依托先进的大电网调度技术,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智能配用电技术和设备等,将更好地应对风电、光伏发电等随机性、间歇性强的挑战,既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又能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效率。

      分布式能源正依托特高压电网发挥更大作用。正如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主席廖宇所说,特高压与分布式能源建设应该放在电网建设这个整体框架下同步互相促进,他们之间既没有水火不容的敌对,也不该有先来后到的亲疏。他们就像自行车和汽车一样,个人选择可以差异化,但行业发展显然是共融的。

      目前,我国风电装机超过7500万千瓦,近3年年均新增1500万千瓦,总规模和每年的新增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800万千瓦,2013年新增近1200万千瓦,是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一成绩的取得,就在于国家电网公司从来都是新能源的支持力量,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大电网更有利于在全网范围内消纳分布式电源。公司已出台了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并网意见,落实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优先上网、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建立全过程服务机制。

      “预计2014年后,世界新增能源需求在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进一步聚集,中国能源需求趋势成全球最大变量。”这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世界能源中国展望(2013~2014)》报告中的结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开发大型水电、大型风电和大型光伏发电基地,高效有序发展各类分布式清洁能源。可以预见,这样一个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大电网建成之后,大规模消纳清洁能源将不再是难题。

      (五)在我国能源需求仍将较快增长的形势下,我们认为,通过消纳清洁能源、建设大型能源基地、发挥环境自净功能,发展特高压将会从总体上减少雾霾。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关于雾霾治理,我们同样应该放眼全国甚至全球,并着眼于一个较长的时间。在国家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通过“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发展特高压将会从总体上减少雾霾。

      发展特高压,有利于大规模消纳清洁能源。跨区输电尤其是特高压输电,将成为我国清洁能源嫁到负荷中心的“红娘”。从应用化石能源到应用清洁能源的转变,将从根本上减少线路两端污染物的排放。因此,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发布的报告《中国的未来发电》中大胆预测:“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占比可达80%,中国电力企业产生的碳排放可以减少90%。”

      发展特高压,有利于推进大型能源基地建设。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很难发生变化。如何更好地用煤,仍是眼下控制PM2.5排放量的关键。特高压的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送电,为建设大型能源基地提供了可能。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集约化开发,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用于环保改造的投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说,我国人口多、能源负荷大,能源项目建设应采用比欧美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小的、分散的电厂是做不到的,只有大规模的超超临界电厂才能做到。

      发展特高压,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环境自净功能。从单位国土面积煤电装机来看,西部、北部地区远低于中东部地区。按照国家规划,未来我国将重点开发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五省(区)煤电基地,目前上述地区煤电装机仅占全国的五分之一,预计2020年提高到三分之一,单位国土面积煤电装机仍然远低于中东部,只有京津冀的十分之一、长三角的二十分之一。在环境可承载范围内通过集约化开发,建设一定规模的燃煤电厂,再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中东部地区是完全可行的。

      基于这三个有利于,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推进特高压治霾的过程中,虽然有争议、有误解,但是理不辩不明,事实将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按照既定的方略去执行也必将是行之有效的。

      (六)特高压治霾的道路,是我们通过不懈的实践和创新摸索出来的,是一条符合中国当前实际的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水碧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人们共同的追求。

      特高压治霾的道路,是一条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的路,却也是一条符合中国当前实际正确的路。澳大利亚独立能源研究组织负责人表示,中国与亚洲正处于从依赖污染严重的化石能源转型为依赖清洁能源的重要变革中。这一过程将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高效的能源网络互联是这一过程的基础性环节,特高压输电将扮演极为关键的角色。中国已经是特高压商业化运营领域的先锋,且领先其他国家。

      方向已明,路在脚下。

      走特高压治霾的道路,可以有争论,但不能延误决策。任何一项决策,前期进行充分讨论甚至争论是非常有必要的,特高压治霾也不例外。然而,想好了,就应不再动摇,不再折腾,踏踏实实,坚持到底。把时间一直用在争论上而不付诸行动,很可能错失发展的大好机遇。坐而论道、求全责备容易,真正的行动才是最宝贵的。通过充分论证,人们对发展特高压的好处已有深刻的认识,也达成了广泛共识,理应下定决心去实践。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大声疾呼:“一个决策一直耽误在讨论上,而不去推进,是不应该的。”

      走特高压治霾的道路,需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特高压工程建设专业性强、施工难度大,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一项特高压工程从前期工作到建成投运,至少需要三四年时间。因此,要想尽快缓解雾霾,看到特高压治霾产生的效果,就应该有加快推进工程建设的紧迫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设计、审批、施工等各个环节都快马扬鞭、奋起赶超。

      走特高压治霾的道路,应该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电源电网协同发展。与特高压配套的电源项目,有其自身的建设周期。我们应以雾霾治理为契机,通过科学规划,增强电源项目与特高压工程建设的协同性,避免新能源无序发展、超规划发展,并建立适合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消费结构和电力系统运行调度模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如今,绿色发展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我们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电网发展道路和发展规律,在应对各种挑战中奋勇前行。时间和实践必将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15南京电气高压套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苏ICP备12074944号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新中路2号    邮箱:njdq@vip.163.com    电话:025-85802758    传真:025-85803078